千磨万磨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全日制教育硕士改革跟踪报道之“磨课”

发布时间 2014-12-26 11:10

阅读次数

  “为什么婚戒通常是黄金或白金而不是其他金属?金有何特性而被人们所看重?”化学学院2014级教育硕士研究生郭春玲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模拟课堂上循循善诱。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试讲,而是记者在师大附中明珠校区亲身体验到的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磨课”的教学实践环节。帮助郭春玲“磨课”的不仅有同一小组的同学张奕卓、王鹏等,还有来自附属中学化学组和我校化学学院的指导教师。
郭春玲告诉记者,研究生一入学,她们一组8人便被安排在学校与附属中学同时学习,每周两天在附中助课、“磨课”、授课、研课……其他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感觉十分新鲜而刺激,与想像的研究生生活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当教师的感觉了。”
与郭春玲有同样“新鲜而刺激”学习经历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目前全校共有四个专业的117名学生,这一切均得益于2013年11月我校启动的全日制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改革。据研究生院院长高夯介绍,这次改革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以解决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脱节,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等关键性问题为切入点,聚焦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体验、提升、实践、反思”全程贯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所有这些实践环节中,“磨课”这一训练模式让所有实习生印象深刻,是他们“痛并快乐着”的记忆和收获。
  “磨课”,顾名思义,即对课程进行精心打磨,是为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效果,对备课、试讲、上课、反思等环节所开展的一系列行动研究过程。对教育硕士进行“磨课”训练是为了教会他们掌握如何上一节好课,即通过“磨课”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研究生院培养处秦老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本科生教育实践多强调“量”的积累,目标指向“熟”,而教育硕士教育的实践强调“质”的提升,目标指向的是“深”。在附中实习的化学专业小组中,化学学院2014级教育硕士张奕卓是最先进行“磨课”的:“‘磨课’不仅要自‘磨’,还要组‘磨’,然后与指导教师再‘磨’,反复‘磨’虽然辛苦,但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上一节好课需要准备什么,站在讲台上信心更足了。”
  研究生院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将“磨课”分为了学科理解综述、教学设计综述、课堂教学展示、理论态研课、教学反思5个环节。化学学院的郑长龙教授是“磨课”模式的提出者,他认为“磨课”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的一套教学策略、方法和步骤。郑长龙还指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也经常‘磨课’,但多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知识如何讲授来进行的,对课程体系背后的内容以及课后的教学反思不多,属于经验态‘磨课’。而我校对教育硕士培养所进行的则是科学态‘磨课’,旨在通过上面5个环节让他们真正领会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教学基本问题。” 按照“磨课”要求,在学科理解综述环节,团队成员需要追溯授课内容的源起,查阅相关化学史内容,掌握授课内容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还要了解课程标准中对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中学生需要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程度等。“一系列行动研究的结果是掌握了有关教学内容最新、最深、最全的信息,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张奕卓高兴地说。
  化学学院2014级教育硕士王鹏在教学设计综述环节,按照郑老师的指导,通过查阅大量优秀教案,同时结合自己的思考,最终设计出适合自己、老师同学都认可的教案。他说:“刚入学就能设计出这样的教案,我自己都有些不信,可是通过‘磨课’我做到了。”
  在“磨课”的5个环节中,实践性最强的莫过于课堂教学展示环节了。在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化学学院周仕东副教授的指导手册中,我们看到:这些教育硕士研究生以团队为单位,要至少进行10次以上模拟课堂训练,其中大学和中学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至少3次,其他几次则在小组内完成。而且,讲授同一知识点教育硕士要面对至少两个不同的班级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实战”。郭春玲、张奕卓、王鹏他们正是经过这样的锻炼,逐渐体会到模拟与现实的差别,慢慢学会了如何将设计的环节变成真正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
  “磨课”的最后两个环节是理论态研课与教学反思。在这两个环节,教育硕士通过运用科学理论数据分析自身与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差异,得出自身的不足,进而明确如何让一堂课精益求精,同时形成体验和反思的教学习惯。附中化学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吕慧说:“理论态研课、教学反思,对教育硕士扎实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十分重要,对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意义也很重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教学思惯性,有效提升教学与教研质量。”
  “千磨万磨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研究生院副院长魏民说,“研究生院要求教育硕士四个试点学科都要在实习中进行有效‘磨课’,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反复琢磨的方式,让教育硕士掌握教学的真金,为成长为优秀教师、卓越教师打下基础。日后,研究生院将总结出一套适合各个学科的‘磨课’样式,以便教育硕士能更好地针对本学科特点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记者 佟雪)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