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4-11-28 11:21

阅读次数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新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推行“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马爱民
  
  摘要:
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模式创新,即推行“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方面的探索和思考。教育硕士“论文包”包括实践论文和专题研究两个部分,实践论文部分由结合教学实习的调查研究报告和教育反思报告构成,专题研究部分除传统学位论文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研究报告、教
学设计等新形式。华东师范大学通过研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加强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建设、做好教育硕士导师培训工作,有效推进了“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的实施工作。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包
  作者简介:马爱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处长,上海200062。

  2009 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拉开了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序幕。然而,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高校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位论文撰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原有的学位论文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面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例进行分析。
  一、教育硕士原有学位论文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第五条的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也明确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申请书和申请硕士学位的学术论文等材料。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由此,撰写学位论文成为我国研究生申请学位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 1991 年我国开始设置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以前,《学位条例》基本上适用于学术型研究生。1996 年4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批准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报告》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对学科教育或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解决办法。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说,《报告》充分考虑到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之间的差异。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脱胎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其培养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痕迹。
  整体而言,2009 年以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招收在职人员为主,学员无须高校安排专门的教育实习,也没有制定专门的专业学位论文模式,因此学位论文基本沿用学术型硕士的学位论文标准,而且很多高校都规定学员在学期间须发表论文才能申请学位,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培养的趋同性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正确认识。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来,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原有的学位论文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首先,相对于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一般只有短短两年,基本上是第一年课程学习,第二年开始实习、撰写学位论文和求职,每个环节都是非常紧凑的。如果学位论文标准不
作相应调整,学生的负担会很重,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就业,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位论文进行抄袭或随意应付了事。其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而为期至少半年的集中教育实习正是这些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时期。再次,“双导师制” 本应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但由于以往高校“文凭主义”的强势以及缺乏校内校外导师合作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双导师制”基本流于概念或形式。如果有一种模式把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为校内校外导师紧密合作搭建平台,以上这些问题应该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二、华东师范大学“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的整体构想
  2009 年3 月,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文件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如指出: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等。这些规定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
针对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给原有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华东师范大学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希望抓住培养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即通过学位论文模式的创新来整体推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的设计原则
  1.坚持开放办学
  要坚持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培养模式,主动对接基础教育领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基础教育领域的高水平师资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贡献力,不仅要把这些优质资源引进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环节,更要引导他们在研究生教育实习和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创新机制,切实落实并强化基础教育领域优秀师资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打通两个培养环节
  教育实习和学位论文撰写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两个关键环节,也是区别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因此必须确保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和学位论文的质量。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重在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而教育实习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对教育实践问题认识、思考和研究的主要渠道,因此教育实习和学位论文撰写这两个培养环节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减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学业负担,也使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更加鲜明。
  3.面向实际培养需要
  尽管以往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也规定可以将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等文体作为学位论文形式,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学生和指导教师均无从把握,学生基本上还是倾向于常规文体的撰写,就容易造成学位论文内容和教育实践的脱节,既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有必要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研制新的学位论文标准,促进学位论文形式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从教育实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学位论文。
  (二)“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的主要结构
  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培养需要,华东师范大学的“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包括实践论文和专题研究两个部分,二者在最终评价中占有不同的权重。
  1.实践论文部分
  实践研究部分占40%权重,主要在于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因此成绩由校外导师评定。实践论文部分具体包括:
  (1)调查研究报告,占50%。要求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有目的地开展专题调查活动,了解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 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要求有数据和分析,字数不少于3000 字。
  (2)教学反思报告,占50%。要求学生对教学实习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环节对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字数不少于3000 字。
以上两个部分的实践论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到课堂教学和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思路并打好基础。
以上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装订成册, 作为学位论文申请材料的重要内容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的前提。即使学生教育实习成绩合格,如果未按要求完成此项内容也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专题研究部分
  专题研究部分占60%权重。这部分侧重于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或其所在地区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形式除传统学位论文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等新形式,要求字数不少于1 万字。这部分内容由校内导师负责指导并作出成绩评定。专题研究部分是学位论文答辩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学位论文申请后,在学位论文答辩时首先要进行口头陈述,介绍实践论文部分的总体思路以及实践论文研究和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口头陈述通过后,方可进行专题研究部分答辩。
  三、“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推行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华东师范大学在2010 级少量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中开始试点“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总体效果较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已在2011 级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中全面推行该模式。在试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在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研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完善相关规范我们专门成立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标准研制课题组,由相关学科专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组成。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标准由总体要求、学位论文形式及主要结构、论文规范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组成。其中论文形式及主要结构(包括范文)、评价标准的确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既解决了新的学位论文模式缺乏具体规范的问题, 打消了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一些顾虑,学生在写作新形式的学位论文时也有了具体参照,学位论文外审和答辩时也有了相应规范。
  (二)加强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建设,严格兼职导师聘任
  新的学位论文模式强调打通教育实习和学位论文这两个环节,强调引导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写作,强调发挥校内、校外两个导师的作用, 因此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并落实“双导师制”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加强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除了签订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的协议以外,我们还在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课题合作、出国研修、教师沙龙等方面深化了同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倾力打造一批固定、优质的教育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严格兼职导师聘任,要求实习基地推荐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拥有硕士学位的高水平教师既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又担任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从而在制度上为保障学生教育实习质量,并为推行新的学位论
文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做好教育硕士导师培训工作,完善相关管理环节
  新的学位论文模式要求明确校内外导师的分工和职责,要求论文答辩时增加口头陈述环节以及采用新的学位论文形式,这些对于很多指导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因此我们除了召开讨论会宣传、介绍新的学位论文模式以外,还专门召开导师培训会议,让更多的导师能够深入了解并接受“论文包”这种新的学位论文模式。此外,新的学位论文模式确定以后,相应的管理也必须跟上,如教育实习手册、相关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等必须相应进行调整,并且尽可能便于操作,不能给导师和学生造成过大的麻烦和负担。
                                                   (责任编辑刘俊起)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生院